近三年來,每到迎峰度夏期間市場總會出現一些新情況,2016年趕上276個工作日制度和汽運治超,2017年趕上市場囤煤和超長高溫天氣,2018年碰上的則是港口和下游高位庫存。由此帶來的影響,2016年和2017年迎峰度夏期間煤價瘋狂上漲,但2018年或許將成為一個轉折點。
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判斷?鄂爾多斯煤炭網認為主要看三個數據,一個是環渤海港口的場存持續維持在2000萬噸以上的高位,二是沿海六大火電的庫存持續維持在1500萬噸左右的高位,三是標志性秦皇島港的錨地船舶僅維持在50條左右。特別是第三條,迎峰度夏用煤旺季,下游用戶北上拉煤采購意愿不高。而為什么不北上采購,因為國家已經放寬沿海地區直接進廠的進口煤采購。雖然海關總署還沒有披露最新的進口煤數據,但創歷史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
當然,更關鍵的是國家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對大型煤企的銷售價格進行了限價,雖然這個月價格還沒有正式公布,但市場認為環渤海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的價格不會超過600元/噸。據鄂爾多斯煤炭了解,四大家之一的同煤集團已經出了預結算通知,7月份的年度長協為557元/噸,月度長協的預結算價格為595元/噸,跟上個月一樣。
綜合分析這些情況,鄂爾多斯煤炭網認為,經過三年來的反復實踐,國家宏觀調控部門已經逐步找到了遏制旺季動力煤價格過快上漲的辦法,2018年會成為一個轉折點,那就是市場保供將會扎實有效,而煤價將會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