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礦廠碎磨工藝流程簡介及存在問題1.1碎磨工藝流程赤柏松鎳礦選礦廠設計規模1 300t/d.2010年碎、磨工藝改造前實際磨礦最大處理能力1 260t/d.破碎工藝流程為三段一閉路。粗、中、細碎分別為一臺C100顎式破碎機、一臺GP200圓錐破碎機、一臺HP300圓錐破碎機。各段破碎機的排礦口為90、35、161111.原礦最大塊35111111.中碎前設置預先篩分,預先篩分和細碎閉路篩分振動篩均為YA2460圓振動篩,篩孔尺寸為15mmx 15mm.碎礦作業時間10.5h/d,即3.5h/班(8h),小時處理量120t.磨浮原則流程為兩段磨浮流程。一段磨礦后進行銅鎳混合浮選,銅鎳混合精礦經過二段磨礦后進行銅鎳分離浮選。一段磨礦流程為兩次閉路磨礦,一次磨礦為一臺MQY3600X4500型球磨機與一臺SFGOcOOO高堰式雙螺旋分級機組成閉路磨礦,設計分級機溢流濃度42%,細度-200目占50%,實際分級機溢流濃度38型球磨機與四臺(備用4臺)中350水力旋流器組成閉路磨礦,設計旋流器溢流(即人選礦漿)濃度42%,細度-200目占70%,實際旋流器溢流濃度38±2%,細度-200目占67±2%.二段磨礦為一臺MQY1200x 2400型球磨機與2臺(備用2臺)少150水力旋流器組成閉路磨礦。設計旋流器溢流濃度18%,細度-200目占90%,實際旋流器溢流濃度18±2%,細度-200 1.2工藝流程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隨著赤柏松礦開采深度下降,礦石品位逐漸降低,由2007年原礦鎳品位0.7%、銅品位0.44%,下降到20丨年的鎳品位0.49%、銅品位0.28%,而且金屬礦物嵌布粒度變細,選礦指標連年下降,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滑坡。因此,提高選礦處理量和生產指標已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改造前選礦碎磨工藝流程存在以下主要問題:260t/d,沒有達到1300t/d的設計能力;―段、二段磨礦分級溢流細度均未達到設計工藝條件,更未達到低品位礦石選礦試驗最佳細度,影響了選礦指標。試驗最佳細度為一段人選細度-200目占78%,二段人選細度-200目占90%.因細度與濃度的矛盾,為了兼顧溢流細度,導致一段磨礦分級機溢流濃度低,縮短了一段浮選時間,影響回收率指標。設計處理量1 300t/d,人選礦漿濃度42%,入選礦漿體積1.55mVmin,浮選時間78min左右。而實際處理量1260t/d,人選濃度為38%左右,每分鐘人選礦漿體積1.72mVmin,浮選時間減少了56min.存在過磨現象,影響選礦指標?;旌暇V各粒級回收率和損失率分析結果表明,鎳總回收率為68.75%,+0074mm和-0.019mm粒級回收率分別為54.46%和62.34%,鎳損失分別占尾礦總損失的34.26%和16.47%.說明磨礦產品細度不足,同時還存在過磨現象。
2礦石性質2.1礦物組成及礦石構造通化赤柏松鎳礦為貫人式超基性巖漿溶離型硫化銅鎳礦床,主要含礦巖體為橄欖巖,其次為輝巖。姜學瑞(〗7―),男,工程師,134100吉林省通化縣快大鎮。
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為鎳黃鐵礦、黃銅礦、磁黃鐵礦、其次為黃鐵礦、紫硫鎳鐵礦、針鎳礦等。主要脈石礦物為橄欖石,其次輝石、蛇紋石、長石、綠泥石、生產實踐將預先篩分和細碎閉路篩分振動篩均改為10nunX10mm篩網。為提高篩分效率,閉路篩分振動篩采用雙層篩網,上層篩網篩孔尺寸為20纖閃石、黑云母及少量的碳酸巖等。mrax20mm.同時將粗、中、細碎破碎機的排礦口礦石主要構造為塊狀構造、稀疏星點狀構造。分別縮小到75、30和12 mm.碎礦作業小時處理量二塊狀構造即礦石致密,硬度高。稀疏星點狀構造是貧礦常見的構造,指金屬硫化物呈細小顆粒稀疏散布于脈石礦物顆粒間。礦石密度3t/m3,硬度/=M~ 18,屬硬礦石。由于蝕變,礦石中易泥化、可浮性好的綠泥石、纖閃石含量4% 2.2有用礦物賦存狀態礦石中有用礦物嵌布特征復雜,包裹交代等特征常見。其中銅、鎳礦物普遍被脈石礦物包裹,多呈細脈狀、星點狀鑲嵌在脈石礦物中。鎳黃鐵礦常呈火焰狀分布在磁黃鐵礦中,二者難以單體解離。紫硫鎳鐵礦交代鎳黃鐵礦、針鎳礦,黃鐵礦交代磁黃鐵礦、鎳黃鐵礦等。交代和被交代的礦物接觸界限呈十分復雜的交錯形狀。黃銅礦與各種硫化鎳礦物連生致密,全為它形粒狀。礦物嵌布粒度廣泛,分布不均勻,在粗、中、細,甚至極細粒級均有分布。粒度小于0.038mm的銅、鎳礦物達20%~25%,屬不等粒復雜嵌布類型。
綜上礦石性質,金屬硫化礦物共生關系復雜,嵌布粒度不均勻,細粒居多,因此需要較細的磨礦細度。而細磨不僅要增加磨礦電耗、鋼耗,而且極易造成易泥化的磁黃鐵礦、綠泥石、纖閃石等金屬礦物和脈石礦物泥化,影響選礦指標。因此工藝改造必須考慮在提高磨礦細度的同時盡量減少過磨,降低消耗。
3提高磨礦處理量、濃細度和減少過磨的碎磨技術改造3.1延長碎礦作業時間,降低破礦產品粒度降低破碎產品粒度是提高磨礦處理量和濃度、細度最有效途徑。按磨機的不同給礦粒度和不同產品粒度差別系數計算,當磨礦處理量為1 300t/d(54.2l/h),一段磨礦分級機溢流細度為-200目占50%和55%時,需要的給礦粒度分別約為9mm和5mm.需要的篩孔尺寸分別約為10mm和6mm.根據細碎HP300圓錐破瘁機的排礦口調節范圍和生產能力,選擇10mmX10mm篩孔。
縮小篩孔尺寸,勢必增加循環負荷率。因此需要縮小各段破碎機的排礦口,延長碎礦作業時間,降低單位時間處理量,以減少循環負荷。為85t,日處理1 300t礦石,作業時間15h.破礦最終產品粒度降低到-1mm后,磨礦處理量達到了1300t/d,一段磨礦分級機溢流濃度控制在42±1%時,細度-200目占48%~50%,旋流器溢流細度-200目占68% 3.2合理補加球,提高磨礦效率磨礦作業原補加球是按粗略的經驗添加。一段MQY3600x 4500球磨機只補加4)100imn鋼球,MQY2700x4000球磨機補加神0mm鋼球。二段MQY1200x2400球磨機補加柬mm鋼球。碎礦產品粒度降低到-1mm后,按照段氏(段希祥)球徑半理論公式重新計算球徑。
少2-少6V確球徑,cm,為綜合經驗修正系數(查段希祥著為壓巖礦極限抗壓強度,kg/cniSg =100f;鋼球在礦架中的有效密度,kg/cm3;D.為磨機內鋼球“中間縮聚層”直徑,cm;D.=2,螺旋分級機1臺必350水力旋流器4臺分級嫘旋分級機1臺鋼球。
合理補加球后,一段分級機溢流細度達到-200目占52%左右,旋流器溢流細度-200目占72%左右。按新生成-200目粒級計算球磨機單位容積生產率為:一次磨礦MQY3600X4500球磨機由0.568t/(m3徑減小,過磨現象有所減輕。
3.3采用旋流控制分級,提高磨礦分級效率,減少過磨降低碎礦產品粒度和合理補加球后,磨礦處理量和入選礦漿濃度達到了預期目的。人選細度雖有明顯提高,但仍未達到-200目占78%的最佳細度。
磨礦分級流程考查發現,二次磨礦分級旋流器溢流細度為-200目占72%時,沉砂細度-200目占26%,分級效率僅為43%.旋流器分級效率低,沉砂中合格粒級含量高,不僅造成了過磨,而且降低了磨機的生產率,使之合格粒級的產量不足,因此旋流器溢流細度也難以提高。
生產過程中,曾嘗試選用不同直徑的沉砂口,更換高揚程給礦泵以增加給礦壓力等措施來提高旋流器分級效率,但均為未取得理想效果。
通過分析,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必須要減少旋流器沉砂即磨機給礦中合格粒級(-200目)的含量,從而提高磨機的生產率,增加合格粒級的產量,同時也減少了過磨。然后再考慮提高旋流器溢流細度。根據這一思路,二段磨礦分級流程改造采用兩次分級,即預先及檢分級+控制分級流程。通過計算,預先及檢分級仍采用4臺+350水力旋流器,給礦壓力由原來的2MPa提高到04MPa,沉砂口直徑由原來的
二次磨礦分級工藝流程改造后,生產實踐表明,入選細度達到了-200目占75%左右。流程考結果:一次磨礦分級機溢流濃度為41%,細度為-200目占53%;二次磨礦預先及檢分級旋流器溢流細度-200目占65%,沉砂細度-200目占17%;控制分級旋流器溢流(人選礦漿)細度-200目占76%,沉砂細度-200目占34%.二次磨礦球磨機給礦中合格粒級(-200目)的含量由原來的26%減少到17%,磨機單位有效容積新生成的-200目粒級的生產率由原來的產率由原來的12.2%,減少到9.4%,過磨現象減輕。
原礦分級預先及檢分級球磨機1臺預先及檢分級~必350水力旋流器4臺控制分級3.4中礦選擇性再磨所有礦石都有其最經濟合理的磨礦細度。細度不足,礦物單體解離不充分,選礦指標低。細度過高,能耗、鋼耗成本高,而且易產生過磨,也會影響選礦指標。上述工藝改造后,雖然沒有達到選礦試驗要求的-200目占78%的最佳細度,但就該礦石品位、生產指標和現有工藝設備而言,如果一味追求人選細度,將超出其經濟合理的磨礦細度。
中礦選擇性再磨是彌補入選細度不足的有效方法。既能使礦物近一步單體解離,有利于提高選礦276指標,又可減少大量原礦因細磨增加的成本和過磨現象。
銅鎳混合浮選流程考和中礦產品團礦定結果表明,一次精選尾礦中+200目和-200 -+400目級別中,鎳礦物與脈石的連生體分別達到83%和72%,其直接返回粗選后,難以再次浮出,多損失在尾礦中。
針對這一問題,首先進行了中礦再磨試驗研究。
閉路試驗將中礦沉淀分級、濃縮后,與原礦一同磨礦。試驗結果銅、鎳回收率分別提高1.現場中礦選擇性再磨工藝改造用一臺(備用一臺)小250水力旋流器進行中礦分級、濃縮。給礦泵用一臺(備用一臺川=56m3/h、A =24.5m、功率11kW的渣漿栗。旋流器沉砂給入二次磨礦MQY2700X4000球磨機再磨,溢流與控制分級旋流器溢流一同給入浮選。生產實踐采用直徑<>25mm的沉砂口,給礦濃度21%24%,沉砂濃度為52% ~79%.中礦考篩析結果,+400目級別含量比原來減少3.1%.上述系列改造后,二段人選細度達到了-200目占90%左右,使銅鎳分離浮選指標顯著提高。
4碎磨工藝改造前后選礦生產指標通過上述系列碎磨技術改造,2011年赤柏松鎳礦選礦生產指標在原礦銅、鎳品位低于歷年情況下,銅、鎳精礦回收率(比2010年)分別提高6%和2.39%,銅、鎳精礦品位不降低。
表1選礦廠歷年累計生產指標年份原礦品位銅精礦品位鎳精礦品位尾礦品位回收率Cu精礦Ni精礦5結語在破碎作業處理能力有富余的前提下,無需大量改造,適當延長碎礦作業時間,可降低破礦產品粒度,提高磨礦處理量和濃、細度,選礦電單耗不增加;合理裝球,適當增加小球比例,有力于提高磨礦效率和減少過磨,采用旋流控制分級工藝可減少磨機給礦中合格粒級的含量,從而提高磨礦效率,減少過磨,有利于提篼選礦指標;對于嵌布粒度不均勻,細粒居多,需要較細磨礦細度的礦石,宜采用中礦選擇性再磨工藝,使礦物近一步單體解離,減少大量原礦因細磨增加的成本和過磨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