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陽光創譯主辦的2015礦業投資經驗交流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國際礦業何時抄底和礦業投資策略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來自國內外礦業政府部門、國際機構、行業組織、礦業企業、咨詢機構、金融服務機構的專家、代表等共200余人參會。
2013年起,盡管全球礦業和能源業均較低迷,中國企業卻逆勢擴張,參與多起能源類跨國并購;同時,中國企業經濟實力雄厚,中國市場對礦業和能源需求旺盛,這些令不少國外機構寄希望于中國救市。如今全球礦業市場低迷,價值偏低,已有許多成熟項目由于資金缺乏而停止。同時,歐洲銀行銀根收緊,在歐洲已造成很多固定資產豐富而流動資金少的窮富人,這些對大型國企而言,是兼并投資的最好機會。抄底還是不抄底?國內眾多企業很糾結:何時抄底?
中國礦業聯合會副會長王家華表示,2015年是全球礦業更加艱難的一年,有人將當前的礦業形勢比做礦業寒冬,但是寒冬論并不科學,對于多數礦企來說,在寒冬里度日如年,艱難維系;但實力雄厚的礦業巨頭們正享受著礦業寒冬紅利,逆勢擴產,大手筆并購。例如紫金礦業,今年購入巴里克黃金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世界級大型在產金礦--波格拉項目的近半股份,以及艾芬豪礦業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卡莫阿銅礦項目類似比例的股份。全球礦業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礦產品價格下跌,礦業投資銳減,礦資產縮水,不少企業感到經營的壓力,生產經營的壓力增大。
王家華副會長還對未來礦業形勢做總體判斷:第一,中國的礦產資源的剛性需求還在增加,但是增速放緩,煤炭、鐵礦石的需求已經提前見頂,但銅、鋁、鉛鋅、鎳等大宗金屬礦產的需求峰值尚未到來;第二,未來8~10年其他新興經濟體完全接過中國對礦產資源剛性需求的接力棒可能性不大;第三,近期1~3年內,全球礦產品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不可能逆轉;第四,全球礦業的復蘇在國際環境具備的前提下,不發生大的戰爭、地域政治大的矛盾,可能最少需要3~5年的磨礪。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礦產研究室主任閆衛東表示:當前全球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之中,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新興經濟體增速趨緩,全球礦業伴隨世界經濟呈現周期性的變化,不斷地演繹繁榮-衰退-蕭條-復蘇的循環變化;經過3年的快速衰退,全球礦業將逐步觸底,步入蕭條期,復蘇尚待時日;礦業項目從選區、調查、勘探、可研到建設生產,至少在3到5年以上,不可能在礦業頂峰時才去投資。
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高尚分析了中國礦產資源供需形勢:未來5~8年,多數大宗礦產品需求達到峰值,迎接資源需求洪峰與產業結構調整壓力并存;2030年能源需求達到峰值,優質能源嚴重不足;清潔能源與新材料礦產需求持續增長;全球礦產品供大于求,未來3-5年價格延續相對低位。我國重點勘查礦種也進行了調整,將大力加強重稀土、鍺、銦、鎵、鈾、石墨等新材料礦產,穩定支持銅、鎳等短缺礦產,以及鎢、錫、銻等優勢礦產及鉀鹽等。